推進臨港新片區城市數字化轉型,建設全域感知的智能物聯專網
發布時間:2021-08-18 16:36 作者:網絡信息部 點擊:
次
8月18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在臨港新片區舉行。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華源介紹了市委、市政府最新制訂的《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的若干意見》主要內容。
《若干意見》與此前市委、市政府支持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特殊支持政策50條)相比,有哪些新的突破?對臨港新片區下一步開發建設、改革創新將起到什么作用?對此,華源表示,《若干意見》和“特殊支持政策50條”相比,主要體現為三個“更加”,改革試點更加深入,產業政策更加精準,政策內涵更加拓展。
201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簡稱“特殊支持政策50條”),提出了50條特殊支持政策,目前各項政策基本落地,有力支持和保障臨港新片區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建設。本次《若干意見》是“特殊支持政策50條”的2.0版,在臨港新片區成立兩周年之際,結合新的發展形勢和要求,提出了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的新一批支持舉措。和“特殊支持政策50條”相比,主要體現為三個“更加”。
一是改革試點更加深入。聚焦“放管服”,在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和特殊支持政策50條提出的“證照分離”改革、“一網通辦”和單一綜合窗口建設等改革創新的基礎上,更有針對性地深化商事制度創新、更加系統地推進行政服務效能提升。比如,率先開展“證照聯辦”改革試點,先行先試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深化推進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探索精簡營業執照照面信息、簡化登記注冊申請材料、備案事項自主信息填報等。
二是產業政策更加精準。聚焦臨港新片區世界級、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應用場景為導向,重點提升產業政策精準度。比如,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應用、探索全域放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在生物醫藥領域,率先建立進口研發用物品“白名單”制度;在人工智能領域,鼓勵企業研發人工智能醫療輔助診斷軟件系統等。
三是政策內涵更加拓展。在內容充實方面,本次《若干意見》除了在原有的人才、財稅、金融、土地、產業、交通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支持政策外,又增加了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建設全域感知的智能物聯專網,加快建設低碳發展示范區等新領域和新內容。在機制完善方面,建立健全管委會與相關區的協調機制,加強跨區域河道、道路、管線等線性工程規劃協調。
華源表示,這些政策的出臺實施,將進一步增強臨港新片區經濟發展活力,充分釋放區域發展潛力,為臨港新片區在兩周年新起點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注入新的動力,助推臨港新片區持續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澎湃新聞記者:張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