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電子商務
我公司緊跟電子商務的發展,見證了多種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整體把握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和緊跟國家對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指導方針, 著力研究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通過對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農村電子商務網點建設體系、物流體系、培訓體系等深入研究和調查,把握問題關鍵,總結了一套以農產品品牌建設為核心,以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和農村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為基礎,以物流體系建設和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為支撐的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經驗。
(1)農村電商運營中心建設
農村電商運營中心是針對縣域范圍來設定的,主要是從縣域整體的資源、地理、文化等情況,起到總體規劃協調,打造縣域品牌、孵化企業、培訓電商人才、縣域農產品展示等作用。
(2)三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
鄉村電子商務站點建設主要是根據戰略要求,通過建設電子商務服務點網點覆蓋縣域,達到發展電子商務服務群眾的目的。鎮、鄉、村電子商務站點建設既具有商業性的一面,又具有政策性的一面。商業性的一面指其作為正常的商業行為,遵守服務、盈利、虧損等商業法則;政策性指國家從方針戰略角度的扶持,具有服務性的一面。
(3)電商人才培訓
政府組織、企業、農民參與的電子商務政策、運營、操作等培訓機制建設;初步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電商培訓和人才培養機制。
定期開展農村電商公共宣傳,針對政府、企業、農民等提供基礎普及性的公開、免費培訓,同時在網上開展電商基礎普及性培訓。
建立農村青年創業培訓機制,針對有電商創業需求的農村青年提供增值培訓,針對已培訓人員跟蹤服務,提供輔導、孵化等定向服務,并定期統計從業人員及創業人員的運營情況。
(4)電商扶貧
電商扶貧是指電商與扶貧工作的結合,目前各地主要通過讓被扶貧人員參與到電商的某一環節,同時對其實施部分優惠政策。如:“農戶+合作社+電商”模式,對農產品價格給予一定的補貼,這樣既能起到發展電商的作用,又起到了扶貧的作用。電商扶貧的關鍵是尋找模式和創新模式,既授之以漁,又授之以魚。技巧與實惠雙授。
二、品牌體系建設
農村電子商務品牌營銷體系建設,提供活動策劃、產品包裝設計與視頻拍攝、代運營、分銷體系建設等服務,指導創建自有品牌,積極推動“三品一標”、“一村一品”農產品網上營銷。
(1)打造縣域公共品牌
專業團隊整合縣域農產品種植、儲藏、加工、銷售等企業進行農產品挖掘與培育,并為企業提供品牌注冊、品牌培育、分揀、包裝、檢測、網絡營銷策劃、網絡托管等增值服務;
專業團隊為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游等農村特色產品網絡銷售,供品牌注冊、品牌培育、網絡營銷策劃、網絡托管等增值服務;
(2)拓展品牌推廣渠道
有策劃有組織開展線上推廣、推介及促銷活動,提高點擊率及購買轉化率,打造區域品牌;組織參與、運營O2O線下線上體驗館和大型電商平臺推廣、促銷活動;通過市級以上電視、廣播、戶外廣告、宣講會等媒體或者活動宣傳推廣區域品牌產品;
(3)電商氛圍為營造與宣傳
為網絡創業人員實際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提供咨詢與解答;向政府推薦優秀電商創業項目,爭取政策扶持;組織開展各類電商文化活動,舉辦網上創新創業項目大賽等,為創業人員、電商企業、和人才之間搭建交流平臺。挖掘和培育一批優秀網商、典型網商、創業案例,通過政府網站、電視、報紙、微信、微博等宣傳渠道進行宣傳,并將本地電子商務氛圍營造、平臺建設與當地農特產品宣傳、休閑旅游產品推介有機結合。
(4)拍攝宣傳片
制作關于區域品牌發展的宣傳片;營造輿論氛圍,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農村電子商務的相關政策、做法、經驗,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和合力,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進一步引導農民群眾更新觀念,讓廣大農民群眾意識到電子商務給自己帶來的方便和好處,提高農民群眾電子商務的參與度。加強地區間溝通與交流,促進合作共贏發展。
三、供應鏈體系建設
(1)農產品流通追溯體系
在全國信息化電子商務交易飛速發展的今天,農產品更多的交易還使用傳統模式,農產品流通節點信息化設施不足、網絡普及率不高、農產品交易者在電子商務領域應用不夠深入,農產品的產品品牌建設意識缺失,但這也為農產品信息化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契機,可吸納成熟經驗,摒棄缺陷,更快的將農產品賦予互聯網屬性,形成“農產品+品牌+防偽溯源+信息化+互聯網”的形態將農產品更多更密集的覆蓋全國市場,甚至出口經營
(2)追溯體系建設的功能與作用
四、物流體系建設
農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如何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如何解決農村物流業的發展?物流業是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現代物流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呈現出全球化、社會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一體化、信息化、標準化等特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現代物流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向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的平臺發展。
(1)“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物流業跨越發展
“一帶一路”是我國發展新常態下推出的統籌內外、兼顧現實與未來、全面布局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大戰略。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逐步完善,作為承載這一大戰略的物流必將爆發式增長,中西部沿線將迎來百年難遇的機遇,若能把握自身經濟定位,與“一帶一路”充分對接,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2)“互聯網+”創新驅動,現代物流的發展
物流業態日新月異,共同配送、信息平臺、電商物流、跨境電商等多樣化的新型物流組織和服務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戰略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日益普及和廣泛應用,深刻改變物流資源配置方式,推動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的物流技術創新,推動物流更深層次的融入生產要素,全面提升物流供應鏈服務能力和一體化發展水平。“互聯網+”正深刻改變著傳統物流,加速傳統物流的轉型升級。
(3)物流標準化建設
物流標準化建設是物流業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通過標準化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標準化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而且是我國物流業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條件。我國物流業相對落后、成本高,與國際物流接軌既有利于我國物流業的健康發展,也是中國制造走向國際的客觀需要。實現物流標準化,首先是實現托盤標準化,配合托盤標準化開展包裝標準化,然后逐步實現裝卸設備、倉儲設施、運輸工具以及作業流程標準化。這是新時期物流發展的制高點,并借以著力推廣多式聯運和甩掛運輸。
(4)冷鏈建設
社區物流配送的物品相當一部分是果蔬、食品、水產品、肉食品等,關系到居民的飲食安全和健康,需要通過冷鏈物流保證物流配送過程中的產品質量,特別是配送至城市居民家中新鮮農副產品。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對食品安全、身心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冷鏈物流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發展前景廣闊。